發展模式:
“緊密型與松散型相結合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”。 堅持市場化運作模式,引進第三方服務企業作為平臺管理企業,把重點企業引入園區作為緊密型企業,并以此為支點發展總部經濟、樓宇經濟,加快培育提高檢驗檢測信息化綜合服務能力,通過互聯網達到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目標。
發展方向:
(1)為企業提供針對性強的專業化、規范化——定制服務
(2)引導企業走出環保困境、管理提檔升級——自證守法
(3)幫助企業環境資源減量化、危廢固廢化——精益管理
發展定位:
(1)生產性技術服務業:環境規劃與咨詢、環保三同時服務、環境污染治理、環境質量提升等第三方專業環保服務,而非產業制造。
(2)全產業鏈服務。

近期發展目標:
產業園擬采用孵化器模式,孵化期2年(2018年-2019年)。2018年入駐企業5—7家,孵化面積6000平方米;就業人員達到150人,年產值5000萬元 ,稅收達到 400萬元 。 2019年新增入駐企業3—5家,孵化面積8000平方米;孵化期結束時,入駐規模以上企業不低于8家,就業人員超過500人,年產值突破1億元,稅收達到800萬元以上。
發展模式:
“緊密型與松散型相結合、線上與線下相結合”。 堅持市場化運作模式,引進第三方服務企業作為平臺管理企業,把重點企業引入園區作為緊密型企業,并以此為支點發展總部經濟、樓宇經濟,加快培育提高檢驗檢測信息化綜合服務能力,通過互聯網達到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目標。
發展方向:
(1)為企業提供針對性強的專業化、規范化——定制服務
(2)引導企業走出環保困境、管理提檔升級——自證守法
(3)幫助企業環境資源減量化、危廢固廢化——精益管理
發展定位:
(1)生產性技術服務業:環境規劃與咨詢、環保三同時服務、環境污染治理、環境質量提升等第三方專業環保服務,而非產業制造。
(2)全產業鏈服務。

近期發展目標:
產業園擬采用孵化器模式,孵化期2年(2018年-2019年)。2018年入駐企業5—7家,孵化面積6000平方米;就業人員達到150人,年產值5000萬元 ,稅收達到 400萬元 。 2019年新增入駐企業3—5家,孵化面積8000平方米;孵化期結束時,入駐規模以上企業不低于8家,就業人員超過500人,年產值突破1億元,稅收達到800萬元以上。